当前位置: 首页> 淮北民生> 正文

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

  昨日傍晚,当位于市中心的星光影城亮起片尾字幕的灯光,影厅内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响起散场的嘈杂。许多观众依然坐在座位上,脸上带着意犹未尽的笑容,仿佛还沉浸在方才银幕上那场令人捧腹又热血沸腾的较量中。他们刚刚观看的,并非时下热映的新片,而是一部经过4K精致修复后再度焕发光彩的经典之作——1993年上映的武侠喜剧《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这部作品的复映,不仅勾起了几代观众的集体记忆,更让人重新审视其在黄飞鸿系列乃至整个香港武侠电影长河中那独特而闪耀的价值。

  与徐克导演此前打造的严肃深沉、充满家国情怀的黄飞鸿形象不同,《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由著名武术指导袁和平执导,李连杰依旧担纲主演。影片一改系列前作的悲怆基调,转而拥抱了一种酣畅淋漓的喜剧风格。观众看到的不再仅仅是那个忧国忧民的一代宗师,更是一个在市井街巷中,也能展现出机智、幽默甚至几分窘态的鲜活人物。影片开场,黄飞鸿与其父黄麒英之间充满生活趣味的互动,便迅速奠定了轻松诙谐的基调。这种转变,在当时曾引发不少讨论,但时过境迁,如今看来,这恰恰体现了电影创作者不愿被定型、勇于突破的探索精神。

  影片片名“铁鸡斗蜈蚣”便充满了草根智慧和戏谑色彩。故事围绕江湖骗子“铁鸡庄”一派与心术不正的“蜈蚣”门派之间的争斗展开。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深陷这场看似荒诞却又危机四伏的漩涡之中。观众们津津乐道的,不仅是黄飞鸿那依旧潇洒利落、力道千钧的无影脚和醉拳,更是他在应对一系列阴差阳错、误会频出的局面时所展现出的急智与无奈。影片巧妙地将高水平的武术打斗与密集的喜剧笑点结合在一起,动作设计充满创意,如“踩鸡蛋过河”等桥段,既展示了武术的高超,又带来了极强的观赏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角阵容星光熠熠,演技出色,为喜剧效果增色不少。梁家仁饰演的黄麒英,一改严父形象,贡献了大量笑料;陈百祥饰演的牙擦苏,其夸张的表演与独特的造型令人过目难忘;而张敏饰演的妹妹一角,则在外表泼辣之下暗含柔情,与黄飞鸿的互动妙趣横生。这些角色共同构筑了一个生动活泼、烟火气十足的武侠世界,让黄飞鸿的形象更加接地气,也更富有人情味。

  当然,《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并未完全放弃该系列的核心精神。在欢声笑语之外,黄飞鸿身上固有的侠义精神、扶弱抑强的品质依然贯穿始终。影片最终的正邪对决,在爆笑的外壳下,包裹的仍是对于正义、良知和武德的坚守。这种“寓庄于谐”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在提供纯粹娱乐体验的同时,也保留了值得品味的深度。

  此次《黄飞霍之铁鸡斗蜈蚣》以修复版形式重返大银幕,其画面质感得到了极大提升,曾经因年代技术限制而略显模糊的影像,如今变得清晰锐利,色彩也更加饱满鲜艳。这不仅让老观众得以用全新的视角重温经典,更让许多年轻观众有机会在大银幕上领略到黄金时代香港电影那种充满活力的创作风貌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当下电影技术飞速发展,但某些类型片创作却略显模式化的背景下,这部影片的复映仿佛一次及时的提醒:真正的经典,在于其不拘一格的创新勇气和跨越时间依然能打动人心的真挚情感。

  走出影院的观众王先生感慨道:“小时候在录像厅里看得哈哈大笑,现在在大银幕上看修复版,感觉更震撼了。李连杰的功夫真是赏心悦目,那种喜剧节奏现在很多电影都学不来。”年轻的大学生李小姐则表示:“没想到以前的武侠片这么有趣,一点都不闷,动作和搞笑结合得特别好,感觉发现了宝藏。”

  显然,《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以其独特的喜剧武侠风格,成功跨越了时间的沟壑,至今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它不仅是李连杰黄飞鸿系列中一部不可或缺的、色彩明快的变奏曲,更堪称香港电影黄金时代一抹亮丽而欢快的印记。它的再度亮相,不仅是一次怀旧之旅,更是一场关于电影娱乐本质的生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