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
从“煤城”到“美城”:空间格局重塑焕新
“石质荒山披绿装,塌陷湿地变湖群”——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安徽淮北市近年来以“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为生态骨架,推动城市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蝶变。
“一带”聚焦 符夹铁路生态廊道,将废弃铁路线改造为串联主城与濉溪副城的绿色动脉,沿线建设骑行步道、工业遗址公园,激活20公里城市活力空间;“双城”即 主城区与濉溪古城 协同发展,前者依托创新产业园打造皖北科创高地,后者修复明清石板街巷,再现“运河商埠”历史风貌;“三青山”指 相山、龙脊山、泉山 生态屏障,通过“七步造林法”完成石质山绿化9.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2.7%,成为城市“天然氧吧”。
六湖九河:塌陷区“伤疤”变“蓝宝石”
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淮北创新“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模式:
六大生态湖群:南湖、绿金湖、碳谷湖等形成1.8万亩湿地,水质达Ⅲ类标准,吸引白鹭、震旦鸦雀等32种珍稀鸟类栖息;
九河碧水穿城:龙岱河、老濉河等河道实施“海绵城市”改造,建设生态护岸46公里,年蓄滞洪水能力提升300万立方米;
十八湾文旅IP:在河道蜿蜒处打造柳江口、化家湖等18个亲水景观带,开发皮划艇、星空露营等业态,2024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
生态价值转化:绿水青山生“金”
淮北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碳谷湖氢能产业园:利用沉陷湖水面建设全国首个“漂浮式光伏+制氢”基地,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
濉溪古城非遗经济:临涣茶饮、殷派面塑等非遗技艺入驻河畔商铺,带动2000余人就业,年产值破亿元;
龙脊山农旅融合:依托山间梯田开发石榴、黄桃采摘基地,配套建设悬崖民宿集群,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未来图景:打造皖北“山水会客厅”
淮北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透露,2026年前将完成:
建设 “三青山”跨山绿道,串联三大山体公园,形成60公里生态慢行系统;
在 六湖 区域试点生态碳汇交易,预计年产生碳汇收益5000万元;
开发 “十八湾”水上夜游 光影秀,打造皖北首个沉浸式水岸夜经济带。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淮北正以山水为笔、生态为墨,书写着资源枯竭型城市凤凰涅槃的时代答卷。
数据来源:
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2024年度监测报告
淮北市政府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淮北市文旅局《2024年旅游业发展统计公报》
新华社《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淮北实践”》专题报道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刘 于 2023-05-12 11:02: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bei.me/wen/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