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淮北市委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专题党课报告会

  淮北市委专题党课强调作风建设

  7月1日下午,淮北市委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专题党课报告会,市委书记汪华东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主题,为全市党员干部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想政治课。这场报告会不仅是淮北市作风建设的重要节点,更吹响了以党建为引领、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集结号。市领导方宗泽、孙艳辉、金更华等悉数出席,市委副书记孙艳辉主持报告会,市投资促进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聆听,体现了淮北市委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担当。

  作风建设是场“持久战”,必须常抓不懈

  汪华东在报告中指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年来,淮北市始终将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口”和“标杆”。他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比喻作风建设的必要性,强调“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就像弹簧,压力稍减就会反弹。今年以来,淮北市已通过读书班、研讨会等形式多次强化学习教育,4月举办的专题读书班上,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曾深入剖析典型案例,此次党课正是对前期学习成果的深化与拓展。

  从“学”到“做”,构建知行合一的闭环

  报告会特别强调“学用结合”的实践逻辑。汪华东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经验为例,指出党员干部既要“学得进去”,把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政治自觉;更要“做得出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例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市投资促进中心需以“亲清政商关系”为准则,杜绝“吃拿卡要”的微腐败,像守护眼睛一样维护营商环境。这种“理论+实践”的双轮驱动模式,已成为淮北破解“学用两张皮”问题的关键抓手。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三重挑战

  面对转型发展任务,报告会直面当前存在的三大矛盾:一是部分干部存在“歇脚松劲”心态,认为作风建设“差不多就行”;二是形式主义变异出新表现,如“指尖上的官僚主义”;三是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汪华东用“逆水行舟”警示与会者:“稍有松懈,十年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为此,市委提出“三化”对策——常态化监督像“体检”,早发现小问题;精准化整治像“手术”,切除病灶;制度化建设像“疫苗”,形成长效免疫。

  以转型发展为试金石,检验作风成效

  党课将作风建设与淮北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三个对标”: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服务效率,压缩审批时限至“读一篇报道的时间”;对标资源型城市转型需求,要求干部走出“舒适区”,像矿工深入井下一样扎根项目一线;对标群众期盼,把12345热线投诉量作为作风考核的“晴雨表”。这种“发展出题目、作风做文章”的思路,正在推动淮北从“煤城”向“美城”的蜕变。

  结语:在新征程上擦亮作风名片

  这场党课既是动员令也是路线图。随着市委将8月定为“作风提升月”,淮北党员干部将以“每天都是考点”的紧迫感,把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如报告会所强调的:好的作风能聚人心、生智慧、长力量,当每一位干部都成为“行走的党徽”,淮北必将书写更多“从煤城到绿金”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