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随着淮北北特大桥最后一榀重达743.4吨的箱梁精准落位,由中铁十六局承建的淮宿蚌城际铁路站前1标项目顺利完成全部箱梁架设任务。这一关键节点的达成,标志着淮宿蚌城际铁路淮北段实现全线贯通,为后续轨道铺设和站房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钢铁巨龙初现雏形
淮宿蚌城际铁路北起淮北北站,向南经宿州至蚌埠南站,正线全长约16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皖北地区首条达到高铁标准的城际铁路。此次贯通的淮北段作为项目起点,其箱梁架设的完成如同为这条“钢铁巨龙”装上了脊梁——32.6米长的单榀箱梁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743.4吨的重量更堪比500辆家用轿车的总和。施工团队采用智能化架桥设备,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确保了这条未来“经济动脉”的精准对接。
长三角轨交网的关键拼图
从更宏大的交通格局看,淮宿蚌城际铁路并非孤立存在。它北端通过淮萧联络线接入郑徐高铁,南端与京沪高铁、合蚌高铁相连,未来将成为串联皖北城市群与合肥都市圈、长三角核心区的“黄金走廊”。对淮北市民而言,这意味着以往需要绕道徐州或合肥的跨市出行,未来可实现1小时直达蚌埠、2小时连通南京,时空压缩效应将彻底改变区域出行版图。
基建背后的经济密码
这条铁路的建设远不止于交通层面的革新。据测算,项目全线投入运营后,每年可带动沿线超2000万吨货运量和近千万人次客运量,相当于每天为三市之间新增50列“移动会议室”和100辆“物流特快”。宿州的农副产品、淮北的煤炭资源、蚌埠的电子元器件将通过这条通道加速流通,预计使区域物流成本降低15%-20%。更值得关注的是,固镇段约43公里的线路将直接激活当地沉睡的文旅资源,如垓下遗址、谷阳城公园等景点,有望迎来30%以上的游客增长。
站房经济与城市升级
随着淮北段主体工程完工,沿线站房建设已进入快车道。这些站点不仅是交通枢纽,更被规划为“微型城市综合体”——以淮北北站为例,其设计融合汉文化元素,周边将配套商业广场、科创孵化器和物流仓储中心,形成半径5公里的“站城一体化”生态圈。中铁十六局项目负责人透露,仅站房工程就能创造逾3000个临时岗位,而后续带动的餐饮零售、广告会展等第三产业就业规模预计突破2万人。
攻坚克难的科技答卷
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创新应用了多项国内领先技术。针对淮北特有的采煤沉陷区地质条件,采用“桩基托换+动态监测”方案,使铁路基础能像“弹簧床”一样随地质变化自适应调整。此外,全线运用BIM建模进行碰撞检测,提前化解了187处管线冲突风险,这种“数字预演”技术将工期缩短了整整4个月。
未来时间表与区域愿景
按照当前进度,淮宿蚌城际铁路预计2026年底具备开通条件。届时,皖北地区将首次实现高铁网络全覆盖,与长三角核心区形成“3小时商务圈”。蚌埠市发改委官员表示,该铁路与规划中的亳蚌城际、阜淮铁路将共同构成“皖北高铁金三角”,推动区域GDP年增长率提升0.8至1.2个百分点。
从筑路机械的轰鸣声中,我们已能听见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脚步声。当第一列试运行列车驶过淮北平原时,它承载的不仅是旅客与货物,更是2000万皖北人民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梦想。这条轨道的每一寸延伸,都在重写区域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速度改写距离,联动创造价值。
本文由作者笔名:淮北新闻网 于 2025-05-20 10:45:2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bei.me/wen/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