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淮北民生> 正文

舌尖上的养老淮北这样做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淮北市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2025年5月,淮北市正式启动社区养老助餐全覆盖行动,计划年底前建成127个老年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热乎饭、放心餐。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的深化,更是淮北市从“舌尖上”破解养老难题的创新实践。

  党建引领:织密助餐服务网络

  淮北市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助餐服务体系,以社区为“点”、街道为“线”、全市为“面”,形成三级联动机制。2023年以来,全市已累计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960.9万人次,相当于每天有超过2.6万老人通过这一服务解决用餐问题。这种规模化覆盖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将老年助餐纳入“暖民心行动”的顶层设计,通过党组织协调资源,动员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政策护航:从需求端到供给端的精准匹配

  早在2022年,淮北市便通过大规模需求调研,发现七成以上独居老人存在“做饭难”问题。据此制定的《淮北市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创新提出“中央厨房+社区配送+个性订餐”模式。最新出台的《老年助餐场所建设工作指引》更是细化到厨房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餐食需标注软硬度等细节,像为老年人定制“饮食说明书”般周到。政策组合拳下,每份助餐套餐价格控制在8-12元,政府补贴后老人实际支付仅需5-8元,真正实现“暖心又暖胃”。

  多元参与:社会力量成为生力军

  在杜集区试点的一家老年食堂里,餐饮企业负责运营、社区提供场地、志愿者协助配送,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被写入《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指引》,鼓励连锁餐饮企业通过中央厨房统一配餐。某餐饮企业负责人算过一笔账:通过规模化采购和智能化管理,助餐服务成本降低30%,而稳定的客源又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品质升级:从吃饱到吃好的跨越

  在相山区某社区食堂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后厨操作画面和食材溯源信息。这种“明厨亮灶”工程得益于市场监管部门的全程介入。菜单设计上,采用“三菜一汤+主食”标准套餐,同时提供糖尿病餐、低脂餐等7种特殊膳食,像“营养师开处方”般科学搭配。据抽样调查,助餐服务满意度达92%,不少老人反馈“比自家儿女准备的饭菜还讲究”。

  未来展望:嵌入式养老的新探索

  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淮北市正将助餐服务与“居家+社区+机构”嵌入式养老模式深度融合。计划中的127个老年食堂中,有43个将同步设置健康监测站,实现“一顿饭+一次体检”的复合功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开发智能点餐系统,老人通过手机APP不仅能订餐,还能预约上门送餐、医疗护理等延伸服务,让助餐服务成为养老服务的“入口枢纽”。

  从政策蓝图到百姓餐桌,淮北市的养老助餐全覆盖行动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民生答卷”。当127个老年食堂的炊烟升起时,不仅温暖了老年人的胃,更照亮了“老有所养”的幸福图景。在这座城市里,每一份助餐套餐都承载着政策的温度,每一处社区食堂都诠释着“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