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淮北信息港> 正文

秘密酒窖

  【本报专稿】在繁华都市的喧嚣之下,一段被时光封存的记忆正悄然苏醒。近日,位于本市老城区的一处百年宅院在修缮过程中,意外揭露了一个深藏地下的秘密酒窖,其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令见多识广的文物专家也为之震撼。这不仅是一次建筑遗迹的发现,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

  这处宅院原为清末富商李氏所有,其后人于上世纪中叶移居海外,房产几经辗转,最终由市政府收归并进行保护性修缮。工人在清理后院地基时,意外发现一处石板下的狭窄通道,由此揭开了这个尘封超过半个世纪的隐秘空间。酒窖入口隐蔽,设计精巧,若非施工中的偶然,或许还将长眠于地下。

  记者获准进入现场时,一股混合着橡木、尘埃与岁月沉淀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酒窖深约五米,面积近百平方米,四壁由厚重的青砖砌成,拱顶结构显示出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窖内温度恒定在摄氏12度左右,湿度适宜,俨然一个天然的专业储酒环境。最令人惊叹的是,窖内整齐排列着数十个硕大的橡木桶,部分桶身上依稀可辨“光绪廿年”、“南洋庄”等墨书字样。靠墙的博古架上,静卧着近百瓶陶瓷瓶装酒,釉色温润,形制古雅。虽标签大多斑驳,但瓶塞依旧完好。

  “这不仅仅是一个酒窖,更是一个时代的实物档案。”市文史馆研究员张怀远在现场仔细勘察后难掩激动。他指着一个刻有轮船图案的橡木桶说,“这种桶多用于海上运输,结合‘南洋庄’的标记,极可能是当时出口南洋的货物。这说明李氏家族不仅经营国内贸易,很可能还涉及海外商业网络,为我们研究晚清民初的商贸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证据。”

  除了商业价值,酒窖的发现更折射出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图景。在出土的器物中,有一套完整的锡制酒具和若干青花酒盅,旁边甚至发现了一本线装的《酒谱》,内页用工笔细密记载了多种酒的酿造工艺与品鉴心得。“从这些物品可以看出,主人不仅是商人,更是一位深谙酒文化的雅士。在那个时代,拥有私人酒窖并收藏众多佳酿,是身份与品味的象征。”张研究员补充道。

  然而,酒窖也留下了巨大的悬念。为何在主家离开时,这些价值不菲的收藏未被带走或变卖?是仓促之间的遗忘,还是有意为之的封存?对此,李氏家族的后人,现居国外的李维信先生通过越洋电话向我们透露了一段模糊的家族记忆。他称,听祖辈提起,曾祖父当年为避战祸,举家南迁海外,行程极为隐秘匆促。“或许,他们将酒窖视为一份‘时间的胶囊’,期待着有朝一日和平降临,后人能重返故园,开启这份家族的馈赠。”李先生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慨。

  目前,市政府已组织文物、历史领域的专家组成专项工作组,对酒窖内的所有物品进行系统性的清点、登记和保护。下一步,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酒液进行抽样检测,以确定其具体的成分、年份以及当时的酿造技艺。文化部门表示,此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他们计划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未来或将此宅院连同秘密酒窖一体规划,打造为一个特色历史文化展览点,向公众讲述这座城市深藏的商业传奇与人文故事。

  夕阳西下,修缮中的老宅沐浴在金色的光辉中。那个深邃的酒窖仿佛城市记忆的一个暗格,如今被轻轻推开。它沉默地诉说着关于财富、智慧、动荡与离别的前尘往事,而每一缕飘散的酒香,都是历史深处传来的、未曾褪色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