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淮北信息港> 正文

淮北相山风景区:城市森林的日与夜‌

  晨光中的“城市绿肺”‌

  清晨6点,相山主峰显通寺的晨钟敲响,薄雾笼罩下的万亩林海逐渐苏醒。作为淮北“城市绿肺”,相山风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负氧离子峰值达每立方厘米3800个,吸引上千市民沿登山步道晨练。68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华感慨:“每天爬相山,从将军亭到饮马池,呼吸都带着松香。”

  这片占地12.7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公园,曾是石灰岩裸露的荒山。近十年,淮北市通过“炸穴造林”“客土回填”等生态修复技术,种植侧柏、女贞等耐旱树种超200万株,硬是在石缝中造出一片“翡翠屏”‌。如今,相山与城区仅一路之隔,成为全国少有的“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生态样本。

9.png

  昼与夜的“流量密码”‌

  白天: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生态课堂‌

  上午10点,相山北麓的儿童乐园内,孩子们在森林研学导师带领下辨识植物标本;南坡的汉阙文化园里,游客驻足观赏汉代画像石拓片。景区内藏有千年古刹显通寺、刘开渠纪念馆等20余处人文景点,年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

  夜晚:光影点亮“城市会客厅”‌

  夜幕降临,相山天街的霓虹次第亮起。全长1.2公里的天街集文创市集、非遗展演、露天影院于一体,周末单日客流突破3万。无人机灯光秀在山巅勾勒出“淮北好风光”动态画卷,引来市民争相打卡。景区负责人透露:“夜间经济占全年营收的60%,‘相山夜游’品牌已辐射苏鲁豫皖四省。”

  科技守护“24小时生态圈”‌

  在相山智慧指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着一组数据:红外相机捕捉到3只野生獾夜间觅食,森林防火系统自动识别出游客违规用火行为,水质监测站预警梅花园水系pH值波动……

  “我们布设了387个物联感知设备,连古树名木都有专属‘健康档案’。”技术员李伟演示着相山生态大数据平台。这套系统让景区实现“人防+技防”全天候管护,森林火灾发生率连续五年为零,野生动植物种类较2015年增加42种‌。

  城与山的共生之道‌

  为平衡生态保护与市民需求,淮北市创新推出“错峰共享”机制:工作日白天向学校开放自然课堂,节假日夜间延长缆车运营至22点。景区周边还建成12处“口袋公园”,形成“大相山+小微绿地”的生态网络。

  “过去采矿毁绿,现在护绿生金。”淮北市委书记覃卫国表示,相山模式正被复制到全市石质山修复中,计划2030年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

  从荒山秃岭到“24小时活力森林”,相山风景区的昼夜交响曲,奏响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生动乐章。‌

10.png

  数据来源:‌

  淮北市林业局《相山生态修复白皮书(2023)》

  淮北市文旅局2024年三季度旅游统计公报

  相山风景区智慧管理中心实时监测数据

  《淮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