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北方多地进入杨柳飞絮高发期 综合治理行动全面展开‌

  

  2025年4月9日‌

  近日,随着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回升,北京、河北邯郸、山东聊城等多地进入杨柳飞絮高发期。漫天飘散的飞絮不仅影响市民出行,还易引发过敏反应及安全隐患,各地政府正通过多种手段开展防控治理‌。

  飞絮周期与气象条件‌

  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发布的预报显示,今年杨柳飞絮期自4月上旬持续至5月下旬,总时长约50天。其中,中心城区首个高发期已开启,每日10时至16时为飞絮集中时段‌。气象专家指出,飞絮高发需满足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超15℃、最高气温超25℃且日照充足的条件。此类天气加速雌株果实成熟开裂,促使飞絮释放‌。

  多城启动综合治理‌

  为缓解飞絮困扰,邯郸市自3月25日起对主城区杨柳树喷洒抑制剂,并利用高压水车冲洗树冠,累计治理街道及片林近70处。聊城市则采取“喷、湿、扫、吸”一体化作业,并推进无絮毛白杨品种替换,从源头减少飞絮产生‌。北京市通过夜间喷洒树冠、修剪雌株枝条及增设洒水频次等方式抑制飞絮扩散‌。

  飞絮影响与防护建议‌

  杨柳飞絮本身无毒,但其表面易吸附花粉、灰尘等过敏原,导致鼻炎、哮喘等病症高发。此外,飞絮易燃特性可能引发火灾,需警惕随意丢弃烟头等行为‌。专家建议:

  外出防护‌:佩戴密封性好的口罩、护目镜,穿长袖衣物;

  居家清洁‌: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冲洗纱窗;

  应急处置‌:飞絮入眼、鼻时用清水冲洗,避免揉搓‌。

19.png

  未来防控方向‌

  长期治理需结合树种结构调整。北京市近年已逐步淘汰雌株杨柳,改种雄性树种或法桐、国槐等替代品种。邯郸、聊城等地通过注射生长抑制剂抑制雌株花芽分化,探索“标本兼治”路径‌。

  结语‌

  杨柳飞絮作为北方春季特有的生态现象,短期内仍需依靠科学防控与公众防护相结合。随着治理技术不断优化,未来有望实现生态效益与城市宜居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