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淮北市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构建智能制造新生态

  淮北市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构建智能制造新生态

  近年来,淮北市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升级和标杆案例培育,逐步构建起智能制造新生态。这座曾以煤炭闻名的资源型城市,正以“数实融合”为突破口,焕发出产业升级的蓬勃活力。

  政策组合拳:搭建智能制造制度框架

  淮北市将政策引导作为转型的“指挥棒”,先后出台《淮北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从技术应用到产业升级的全链条政策支撑。2024年修订的产业扶持政策更是精准发力,对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等称号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以“真金白银”激发企业转型动力。这种“诊断服务+政策包+金融支持”的组合模式,如同为制造业量身定制了一套“智能健身计划”,既提供专业指导,又配备营养补给,目前已推动200余家企业实现数实融合。

  基础设施筑基:5G网络织就智能工厂神经网络

  在硬件支撑方面,淮北市连续三年开展工业园区通信基础设施提升专项行动,累计建设5G基站4185座,相当于为每1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配备近30个“数据驿站”。针对濉溪经开区、煤化工基地等7个重点园区,专项实施网络提升工程,为72家企业解决信号覆盖、数据传输等“毛细血管”问题。临涣选煤厂入选工信部5G工厂的案例证明,当传统生产线搭载5G低时延、大带宽的特性,设备间的实时对话成为可能,生产效率提升如同“从绿皮火车升级为高铁”。

  标杆引领:从单点突破到产业链协同

  淮北市深谙“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淮北矿业打造的煤炭安全生产智慧管控平台入选工信部创新应用案例,其价值不仅在于单个矿井的智能化,更通过统一数据平台串联起上下游企业,衍生出17.3亿元的技改项目投资。这种“链式反应”在临涣焦化同样显现——数据互通让焦炭生产与下游建材、化工企业形成智能协作,废热回收利用率提升12%,印证了“智能制造不是独角戏,而是交响乐”的产业逻辑。

  服务生态:政府当红娘,牵线技术供需

  为解决企业“不会转、不敢转”的痛点,淮北市创新构建数字化转型需求图谱和项目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企业免费提供数字化诊断。这类似于先为企业做全面“CT扫描”,再匹配资源池中的优质服务商开出“处方”。行业级互联网平台的培育,则让中小企业能以“团购价”享受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普惠性服务,实现低成本“上云用数”。

  面向未来,淮北市正将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煤化工基地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现能耗精准调控,年减排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3万棵树;部分陶瓷企业应用AI质检后,产品瑕疵率从3%降至0.5%,废料堆场逐渐变为“绿色停车场”。这种“数字赋能+低碳转型”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重塑淮北制造业的DNA——从“黑笨粗”转向“高精尖”,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

  在这场转型攻坚战中,淮北市既没有盲目追求“黑科技”堆砌,也未停留在设备换新的表层改造,而是通过政策、设施、服务、生态的协同推进,让智能制造真正成为产业竞争力的“倍增器”。当老工业基地插上数字化翅膀,其启示意义早已超越地域边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的是系统化思维与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