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淮北矿业创新‘床边会议’模式:管理干部走进职工宿舍,构建‘第二办公区’暖人心

  淮北矿业创新‘床边会议’模式:管理干部走进职工宿舍,构建‘第二办公区’暖人心

  当夜幕降临淮北矿区的职工生活区,淮北矿业工程处钻探分公司的管理干部们并未回到办公室,而是带着笔记本走进了职工宿舍。一场打破常规的“床边会议”在暖黄色的灯光下展开——这是该企业“第二办公区”工作模式的缩影,也是管理者与一线职工“零距离”对话的创新实践。

  从工位到床头:管理场景的重构

  传统企业办公模式中,职工反映问题往往需要层层上报,而淮北矿业工程处将办公场景延伸至宿舍、食堂乃至职工家庭。钻探分公司经理在一次班前会察觉职工小张情绪异常,随即在“第二办公区”的促膝长谈中了解到其母亲患病。次日,工区便协调排班方案,让小张得以兼顾工作与家庭照料。“随口一提的困难,领导当大事办”成为职工间的热议话题。这种“移动式办公”不仅缩短了管理半径,更通过场景转换消弭了层级隔阂——用职工的话说,“领导带着解决方案来,而不是等着我们揣着问题去”。

  家访+接访:情感联结的双向通道

  “第二办公区”的运作包含两大核心机制:一是定期家访,管理者走进职工家庭,从住房条件到子女就学,事无巨细记录需求;二是流动接访,在生活区设置临时接待点,现场解决设备维修、劳保用品更换等“小事”。例如钻探工区通过宿舍走访发现夜班职工休息受噪音干扰,一周内便为宿舍加装隔音窗。这些举措被职工比喻为“矿灯式管理”——既能照亮角落问题,又能持续发热温暖人心。

  数据背后的凝聚力方程式

  尽管公开数据有限,但内部统计显示,自推行该模式以来,职工主动建言数量增长40%,跨部门协作项目完成时效提升近三分之一。更直观的变化体现在团队行为中:某机队长主动将年度先进名额让给家庭困难的同事,称“在‘第二办公区’听了他家故事,才知道什么叫雪中送炭”。这种从“效率优先”到“情感共鸣”的转变,恰似矿井支护系统——既要保证结构稳固,又需预留缓冲层吸收压力。

  行业观察:可复制的“柔性管理”样本

  对于煤矿这类传统重工业,淮北矿业的实践提供了“刚性制度+柔性执行”的参考。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专家评价称,将管理触点下沉至生活场景,实质是“将企业组织力转化为职工安全感”。这种模式在行业下行周期尤显珍贵——当市场寒意传导至一线,“第二办公区”成为凝聚人心的“暖流”。

  夜幕下的矿区依然机器轰鸣,但职工宿舍里的灯光与谈话声,正悄然编织着一张更具温度的生产关系网。在这里,办公不再局限于方寸工位,而是化作无数个“问题解决瞬间”的串联。正如一位老矿工所言:“过去觉得矿灯只能照煤壁,现在发现它还能照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