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安徽濉溪县创新“三强六好”党建品牌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推出“三强六好”示范党支部品牌建设,通过标准化、特色化的路径,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一品牌不仅成为濉溪县党建工作的“金字招牌”,更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动能。

  “三强六好”标准:党建品牌的硬核框架

  “三强”即组织力强、执行力强、创新力强,要求党支部在制度落实、政策落地和方法革新上走在前列。例如,濉溪县通过细化考核指标,将“三强”具化为“主题党日参与率超90%”“党员志愿服务年均20次”等可量化目标,如同为党组织装上“精准导航仪”,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减。而“六好”则涵盖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廉洁自律好六大维度,形成了一套覆盖党建全链条的“体检表”。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中,这一标准被转化为“银发先锋”行动,通过结对帮扶、政策宣讲等实践,让老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稳压器”。

  品牌落地:从“一纸方案”到“百花齐放”

  濉溪县采取“培育+评审”双轮驱动模式,推动品牌建设走深走实。县教育局率先破题,以“一校一品”为载体,将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例如,在党建品牌擂台赛中,某学校以“红色思政课”项目斩获一等奖,通过“师生共讲党史”等形式,让党建如盐入水般融入日常教学。与此同时,县委组织部对申报示范党支部的单位实行“过筛子”式审核——既看材料台账的“厚度”,更看实地成效的“温度”。四铺镇北陈村便是典型案例,驻村第一书记朱格义将党课课堂搬进蔬菜大棚,用“鱼塘承包收益涨了三成”的鲜活事例,诠释产业振兴政策,使抽象理论变成了群众手中的“致富经”。

  流动党员管理:破解“风筝高飞不断线”难题

  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的痛点,濉溪县创新建立“云端党支部”,通过线上学习、积分考核等机制,确保4800余名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例如,在深圳务工的党员王某,每月通过“濉溪先锋”APP参与组织生活,其累计积分还可兑换家乡农产品,这种“指尖党建+暖心激励”的模式,让流动党员成为推介家乡的“云端代言人”。县里还设立“红色驿站”,提供就业帮扶、子女入学等12项服务,使流动党员服务站变身“异地党群之家”。

  成果转化:党建红利的乘数效应

  随着品牌建设的深入推进,“三强六好”已从党建概念转化为发展实效。在濉溪县,示范党支部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长15%,信访投诉量下降34%,党群关系呈现“温度计式上升”。下一步,该县计划将品牌经验汇编成《党建标准化操作手册》,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对已授牌单位实行“能进能出”管理,确保品牌不褪色、作用不衰减。正如一位村支书所言:“过去抓党建是‘软任务’,现在成了‘硬指标’——群众看你有没有带富本事,组织看你有没有创新实招。”

  从机关到乡村,从退休干部到流动党员,濉溪县以“三强六好”为支点,撬动了基层党建全域提升。这场始于标准化的变革,正逐渐演变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濉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