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淮北市杜集区财政局、区工信局与经开区在杜集经济开发区为企服务中心联合召开了一场高规格的政银企担对接会。这场集结了区属国企天昱工投、7家驻区银行以及数十家重点企业的会议,犹如一场精准匹配的“金融相亲会”,通过政府搭台、机构唱戏、企业受益的模式,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银企担四方联动破解融资难题
会议现场,杜集区财政局以“金融红娘”身份,系统性介绍了全区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图谱。针对企业反映的“贷款门槛高、担保链条长”等痛点,驻区银行创新推出“园区贷”“技改专项贷”等产品,担保机构则承诺简化反担保手续,将审批周期压缩至72小时内。这种“财政贴息+银行让利+担保增信”的组合拳,如同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融资急救包”,预计年内可撬动信贷资金超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对接会特别设置了“一对一诊疗室”,由金融机构专家团队为企业把脉问诊,现场解决安徽某机械制造企业因数字化转型导致的流动资金缺口问题,当场达成3000万元授信意向。
产业升级需求催生金融服务创新
杜集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朱守杰在会上透露,园区主导产业已调整为装备制造、非金属新材料、电气机械制造三大领域,产业集聚度同比提升14%。这种产业结构“腾笼换鸟”的变革,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某国有银行负责人举例道:“我们正在试点‘数字资产质押’模式,企业凭省级数字化车间认证可获得最高20%的授信额度加成。”这种将“数据流”转化为“资金流”的尝试,恰似为智能化改造企业安装的“金融加速器”。会议数据显示,去年园区新增的1家省级绿色工厂、4个首台套设备企业,均通过类似对接机制获得关键资金支持,其成功案例已汇编成《产融结合实践手册》供企业参考。
政策工具箱释放叠加效应
杜集区财政局在解读2025年经济目标时强调,7%的GDP增长预期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撑。为此,政府端出三套政策“组合餐”:对年研发投入超500万元的企业给予50%贴息补助;设立2亿元规模的应急转贷基金,像“资金蓄水池”般缓解企业过桥压力;更将政银企担对接会升级为季度例会制度。这种“短期输血+长期造血”的机制设计,让参会企业代表感慨:“过去找银行是‘登山’,现在变成了‘坐电梯’。”
数字化转型构建长效服务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同步启动了“杜集产融通”线上平台试运行。该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匹配企业信用画像与金融产品,如同给每家企业配了位“AI金融顾问”。区工信局负责人现场演示时,平台仅用3分钟就为某新材料企业生成包含5家银行比价方案的“融资体检报告”。这种“线下对接+线上续力”的双轨模式,预计将使企业融资成本再降1.5个百分点。
在圆桌讨论环节,天昱工投作为区属国企代表,提出构建“产业基金+担保联盟+银行团购”的新型合作范式。其拟设立的1.5亿元产业链投资基金,计划像“种子资金”般重点培育10家“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共生格局。与会担保机构则响应推出“联保分险”机制,通过风险池分散化解系统性压力。
这场持续4小时的对接会最终促成17项合作意向,签约金额达3.8亿元。正如杜集区政协主席许纪江在近期常委会上强调的,这种多方协同的“金融生态圈”建设,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随着市政府对教育科技领域重视度的提升(如淮北理工学院获市长专题调研),杜集区政银企担的深度耦合,正为区域经济从“制造高原”向“智造高峰”跨越铺设金融跑道。
本文由作者笔名:淮北新闻网 于 2025-05-16 07:13:26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bei.me/wen/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