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总投资62亿元的皖北半导体封装基地项目在淮北烈山区正式投产。作为皖北首个聚焦先进封装技术的产业基地,该项目填补了区域半导体产业链空白,将带动上下游超50家企业集聚,助推皖北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向千亿级迈进。
项目落地:技术突破补链强链
基地由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华芯科技与韩国封装巨头Hana Micro联合建设,首期建成12英寸晶圆级封装(WLP)、系统级封装(SiP)等5条生产线,月产能达15万片。依托三大核心技术优势:
三维堆叠技术:通过TSV硅通孔互联实现多层芯片垂直集成,封装密度提升至传统工艺的3倍;
超薄晶圆加工:采用激光隐形切割技术,晶圆厚度可控制于50微米以内,切割精度误差小于1μm;
智能检测系统:引入人工智能光学检测设备,缺陷识别准确率达99.98%,显著降低封装损耗。
产业协同:构建“一核三带”生态圈
基地以烈山为核心,联动周边区域形成特色分工:
材料供应带:引入日本信越化学建设半导体级环氧树脂项目,年产能5万吨;
设备配套带:吸引安徽越好电子等6家企业落地,涵盖真空镀膜机、离子注入机等设备制造;
终端应用带:与淮南芯视佳共建车载显示模组联合实验室,推动硅基OLED器件在智能座舱的应用。
预计2026年带动本地半导体材料、设备等配套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区域联动:激活皖北创新动能
技术溢出:与池州经开区共建封装测试共享平台,实现车规级芯片检测能力跨区域协同;
人才培育: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开设“半导体工匠班”,定向输送封装工艺工程师200名/年;
政策赋能:享受《皖北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方案》税收优惠,设备采购最高补贴30%。
未来图景:瞄准全球封装高地
基地二期规划建设8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封装线,联合中国科大攻关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技术,目标2027年跻身全球封装企业产能前十。烈山区委书记李明表示:“这里将崛起为长三角半导体产业‘西进北扩’的战略支点。”随着首片12英寸晶圆下线,这座“封装之城”正以创新链激活产业链,书写皖北高端制造的新篇章。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20-04-28 10:28: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bei.me/wen/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