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淮北信息港> 正文

淮北首条市域铁路S1线试运行

  

  淮北市首条市域铁路S1线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这一重大交通工程将主城区与濉溪县之间的通勤时间从以往的40分钟压缩至20分钟,标志着淮北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迈入新纪元。作为连接城市核心区与周边县区的快速通道,S1线不仅重塑了市民的出行方式,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引擎。

  工程攻坚:百日会战铸就交通动脉

  3月24日启动的"决战100天、决胜全线完工试运行"专项行动,集结了全市建设力量。参建单位通过优化施工流程、24小时轮班作业,克服了地下管线迁移、跨河桥梁架设等技术难题,最终在6月30日前完成所有关键节点。这种"饱和式施工"模式,如同为城市交通装上了加速器,使原定工期缩短了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同步完成了综合联调测试,列车控制系统、供电设备等核心模块均达到"零故障"标准,为安全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线路亮点:20分钟生活圈成型

  S1线全长27.6公里,设14座车站,其中包含与既有轨道的换乘枢纽1座。线路采用"快慢车混跑"模式,高峰期发车间隔5分30秒,平峰期9分10秒,这种设计如同公交化的地铁服务,既保障通勤效率又兼顾运营经济性。从主城区大庙站到濉溪县凤鸣海站,列车以120公里时速穿越潘安科教创新区、贾汪城区等重要节点,将原本需要换乘3次的行程简化为"一站式直达"。沿线设置的8个P+R停车场,更实现了私家车与轨道交通的无缝衔接。

  民生影响:通勤革命改变生活方式

  对于每日往返主城与濉溪的上班族而言,S1线相当于每天节省了1.5小时通勤时间——这相当于每月多出3个完整的周末。早高峰期间,列车配备的4G/5G全覆盖车厢,让乘客能利用通勤时间处理工作邮件或在线学习。家住濉溪但在市区工作的教师李女士表示:"现在下班后能赶上孩子的家长会,这种时间掌控感前所未有。"据测算,线路日均客流预计达5万人次,每年可减少私家车出行约200万车次,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8万吨。

  技术突破:智慧化服务贯穿全程

  列车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配合智能调度平台实现"列车自动唤醒、自检、出库"全流程自动化。站台门与车厢门同步误差控制在0.5秒内,这种"毫米级"精准度堪比高铁标准。乘客可通过"淮北轨交APP"实时查询车厢拥挤度,系统还会根据客流数据动态调整编组数量——就像智能手机根据电量自动调节亮度般智能。特别设计的无障碍车厢配备盲文导视系统和轮椅固定装置,体现人文关怀。

  未来展望:轨道上的都市圈加速形成

  S1线预留了与徐州轨道交通S4号线的接驳条件,未来可实现淮北-徐州-宿州三市轨交联网。这种"跨省轨交公交化"模式,将使三地居民享受如同在同一城市生活的便利。市交通局透露,二期工程将延伸至淮北高铁站,形成"空铁轨"立体交通网。随着沿线TOD综合开发项目的推进,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将涌现商业综合体、人才公寓等配套,带动区域价值提升30%以上。

  试运行期间,市民可凭身份证在指定车站免费体验。运营方特别提醒,4月4日至6日将进行高峰压力测试,期间行车间隔会缩短至5分30秒,建议乘客错峰出行。这条钢铁巨龙正载着城市发展的雄心,驶向更高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