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依托丰富的水系资源,在推动内河运输与文旅融合发展中迈出重要步伐。随着航道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水上运动赛事的兴起,这座传统工业城市正悄然蜕变为“水韵新城”。
内河运输的突破:从“运煤”到“运景”
淮北矿业集团作为当地经济支柱,近年来通过开辟精煤内河运输航线,逐步激活了区域水运网络。2023年,该集团在煤炭运销分公司主导下新增4条航线,总航线数达7条,货轮可经孙疃港码头直通浍河-淮河水系,形成千吨级船舶通航能力。这一变革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意外为文旅开发埋下伏笔——航道疏浚与码头建设为未来游船通航奠定了基础。
水运基建:打通城市“水上经脉”
淮北市交通运输局以浍河航道一期、南坪船闸等项目为突破口,构建起“干支联动”的内河运输网。2023年9月28日,孙疃码头正式投产,标志着淮北首次具备规模化水运枢纽功能。这些工程如同为城市装上了“黄金水道”的钥匙,使得原本局限于货运的河流,逐渐显露出承载文旅项目的潜力。例如穿越市区的龙岱河,作为淮北生态水系核心段,其河岸景观与通航条件已具备旅游开发雏形。
水上运动的“预热”:赛事经济点燃期待
早在2021年,濉溪乾隆湖公园便以动力冲浪板挑战赛等赛事吸引全国12支俱乐部参赛,60名选手在湖面划出“浪花经济”的第一笔。2023年6月,长三角水上运动会邀请赛在绿金湖公园举办,29支队伍近300名运动员的竞技场景,让公众直观感受到“水上淮北”的独特魅力。这些赛事不仅提升城市知名度,更验证了水域安全性与景观适配度,为后续旅游航线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未来航线展望:两条水脉勾勒文旅新版图
综合现有规划与水系特征,两条特色航线已呼之欲出:
绿金湖-龙岱河生态走廊
以绿金湖公园为起点,串联东侧龙岱河沿岸生态景观。游客可在此体验从静水湖泊到城市河流的视觉切换,河道两侧拟建设亲水步道与文化驿站,打造“半日泛舟,千年读城”的沉浸式游览路线。
浍河-乾隆湖工业记忆线
依托孙疃码头至乾隆湖的航道,设计“煤都蝶变”主题航线。游船将经过改造后的工业遗址公园,配合全息投影技术再现煤炭运输历史场景,实现“货运航道”向“文化廊道”的功能叠加。
场景化体验:数据背后的民生温度
据测算,两条航线全程约40公里,覆盖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3个湿地公园,相当于在水面重构一条“微型京杭运河”。初期规划的20艘新能源游船,预计年载客量可达50万人次,相当于每天为城市增添1370个“水上座位”。这种将物流数据转化为文旅指标的创新,正诠释着淮北从“依煤而兴”到“因水而美”的转型决心。
专业术语解读:水运复兴的技术支撑
对于公众关注的通航条件,浍河航道采用的“三级管控系统”成为关键——通过智能水位监测、船闸联动调度和数字孪生建模,确保枯水期最小航道水深维持在2.5米以上,相当于始终为游船保留“一瓶矿泉水的安全高度”。而孙疃码头配备的岸电系统,则让船舶停靠时可采用清洁能源供电,避免柴油机轰鸣打破水岸宁静。
这座曾以“乌金”著称的城市,如今正将黑色能源通道染成绿色文旅飘带。当货轮与游船的笛声在河面交织,淮北用一场“水陆并进”的城市更新实验,书写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生动注脚。
本文由作者笔名: 于 2020-08-13 16:24: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bei.me/wen/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