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淮北内河航线“变形记”,从运煤到游船

  

  在淮北市孙疃港码头的4号、5号作业泊位,两条装载机正高效运转,将煤炭精准转运至停靠的货轮船舱。这一幕并非传统的工业场景,而是淮北矿业集团近年来开辟的7条精煤内河运输航线中的日常画面。而更令人期待的是,这些承担着煤炭运输任务的航道,未来或将成为市民和游客“坐船游淮北”的生态旅游线路——这一构想正随着淮北市水运基础设施的升级与文旅融合战略的推进逐渐清晰。

  内河航线的双重使命:从煤炭运输到生态旅游

  淮北矿业集团今年新增的4条精煤内河航线,原本是为应对市场挑战、降低物流成本而设。但航道本身的自然条件与沿线景观,却意外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可能。以穿越市区的龙岱河为例,这条淮北生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航运功能,其东岸的绿金湖公园已是市民休闲的热门去处。今年6月,长三角水上运动会邀请赛在此举办,29支队伍近300名选手在湖面竞技的场景,让公众看到了水上运动的潜力。

  与此同时,淮北市交通运输局近年来加快水运项目建设,浍河航道一期、南坪船闸等工程相继通航。2023年9月,千吨级货船可直达淮河的孙疃码头投产,标志着淮北内河航运正式接入全国水运网络。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既为煤炭运输提供了便利,也为未来开通游船航线奠定了基础。

  两条潜力航线:龙岱河与乾隆湖的文旅基因

  目前,两条具备旅游开发潜力的内河航线已初现雏形。

  第一条是龙岱河-绿金湖段。龙岱河沿岸植被丰富,绿金湖公园更是以生态修复闻名,湖光山色与城市景观交融。水上运动会期间,赛艇、皮划艇等项目已证明该水域的适航性。若未来开通观光游船,游客可沿河欣赏湖畔风光,甚至结合岸边的文化场馆设计主题航线。

  第二条则是濉溪乾隆湖航线。2021年,这里曾举办全国性的水上飞人公开赛和动力冲浪板挑战赛,60名选手在湖面疾驰的画面展现了水域的活力。乾隆湖公园历史悠久,周边文化遗迹众多,若开发环湖游船或水上运动体验项目,可形成“文化+体育+旅游”的特色组合。

  技术支撑与挑战:千吨级航道如何适配旅游需求?

  淮北现有航道以货运为导向,如要转型为旅游航线,仍需解决多项技术问题。例如,孙疃码头的千吨级泊位需增设游客服务设施;货运船舶与游船的调度需协调;部分河段还需疏浚以保障观光船的通航安全。不过,参考其他城市经验,货运与旅游航线的共存并非不可能——德国莱茵河、中国乌镇等地的水运模式均可提供借鉴。

  未来展望:一座资源型城市的水运转型样本

  淮北的尝试,或将成为国内资源型城市“水路复用”的典型案例。通过煤炭运输积累的航道资源,逐步向文旅领域渗透,既能盘活基础设施,又能促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据业内人士透露,淮北市已开始研究游船航线的可行性方案,包括与水上赛事结合、开发夜游产品等。

  对于市民而言,这一愿景意味着未来或许能像威尼斯或苏州那样,乘船穿梭于城市水系,从另一种视角感受淮北的工业遗产与自然之美。而这条转型之路,正随着每一艘货轮的启航,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