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淮北市第一初级中学创新开展

在清明追思时节,淮北市第一初级中学精心构建"三维育人"体系,以本土红色文化为经纬,通过"仪式感召-实境体验-精神传承"教育闭环,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堂震撼心灵的思政大课。

【国旗下的精神洗礼】4月1日清晨,2400余名师生在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开启红色记忆。伴随国旗护卫队铿锵的步伐,全体师生在国旗下集体默哀,追忆淮北解放事业捐躯英烈。历史教师崔敏以《永不熄灭的淮北星火》为主题,通过淮海战役支前模范张秀兰、对越反击战烈士王克勤等本土英雄的动人故事,让革命精神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身边典范。

8.png

【战地遗址的时空对话】4月3日,研学队伍深入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核心区。在邓小平指挥所旧址,历史教师依托发报机、作战沙盘等百余件文物,生动再现"小推车推出大胜利"的战争奇迹。当学生触摸到留有弹痕的军用水壶、诵读战地记者陈登科的战时手记,抽象的历史教材顿时化作鲜活的奋斗图谱。数据显示,该校开发的《解码淮海战役》研学手册已收录学生感悟2000余条。

【烈士碑前的成长宣言】在朱务平烈士纪念馆,由80名共青团员组成的祭扫方阵,通过敬献手作白菊、集体诵读《少年中国说》等环节完成精神接力。特别设计的"时空信箱"环节,学生们将《致先烈的一封信》投入特制邮筒,其中九年级学生张晓雨写道:"您用生命守护的乡土,将由我们接续建设"。

据校德育处介绍,此次教育活动创新构建"3+X"延展模式,后续将通过红色剧本杀创作、英烈家书诵读会等青春化载体,持续深化教育成效。校长李明哲表示:"我们要让红色教育突破时空界限,使革命文物成为青春注脚,让历史回声激荡时代强音。"目前,该校已与5处红色教育基地建立常态化合作,开发校本课程12门,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课程化、体系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