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乡村调解员》剧本研讨会在安徽省濉溪县融媒体中心举行。该片以全国基层调解工作先进典型王士宏的“一杯茶”调解法为原型,通过艺术化手法呈现乡村治理智慧,引发学界、业界对新时代调解工作社会价值的深度探讨。
一、艺术创作:民俗智慧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影片以濉溪县临涣古镇“茶馆调解”文化为背景,围绕一起邻里公共空间纠纷展开叙事。主人公王士宏以茶为媒,通过“一杯茶”七步调解法(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述纠纷、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将传统茶馆文化融入矛盾化解实践,展现基层工作者“情理法交融”的调解智慧。导演潘富荣表示,影片通过“茶桌议事”场景的细腻刻画,既还原了临涣古镇“三个茶客一面官”的民间调解传统,也赋予其现代化表达,实现乡土气息与艺术美感的平衡。
二、社会价值:基层治理经验的影像化传播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影片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赋能治理创新:临涣镇依托千年茶馆文化打造的“茶馆调解”模式,通过电影媒介实现从地方经验到全国样本的跨越,为乡村振兴提供“软治理”范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影片以“小纠纷”折射“大和谐”,通过调解员“一杯茶的温度”传递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生动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路径。
乡村精神风貌呈现:从茶馆评理到村民大会协商,影片立体展现基层群众从“争面子”到“讲道理”的观念转变,凸显乡村文明升级的深层肌理。
三、研讨成果:艺术真实与原型深度的平衡
与会专家建议影片进一步强化两点:
人物立体性:增加主人公在法理与乡情间的抉择刻画,避免调解员角色“扁平化”。
矛盾复杂性:通过多线叙事呈现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代际观念冲突等新型纠纷,增强时代共鸣。
结语
《乡村调解员》不仅是一部聚焦调解工作的剧情片,更是一次对中国特色乡村治理路径的文化注解。正如王士宏所言:“茶香里泡着民心,茶馆中藏着解法。”影片预计2025年底上映,或将成为展示中国基层善治智慧的又一文化名片。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21-10-12 11:43: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bei.me/wen/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