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日报2025年4月11日电)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淮北市近年来持续修订完善《淮北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通过政策调整、流程优化、动态管理等多维度创新举措,推动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提质增效,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政策扩容:精准覆盖困难群体
新修订的《规程》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明确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群体按“单人户”纳入保障,并优化家庭收入和财产认定标准,允许对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进行合理扣减。同时,推行镇级低收入人口救助服务中心“一窗受理”模式,简化申请流程,将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提升服务效率。
规范审核:强化基层责任落实
根据《规程》,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全面负责低保的受理、初审和审核确认工作,并建立党(工)委牵头的联审联批制度,确保对象认定精准。县级民政部门通过定期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监督指导,严把“入口关”和“出口关”。2024年,全市累计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抽查低保对象超400户,确保动态管理规范有序。
动态监测:线上线下协同发力
淮北市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监测机制。线上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时比对人社、教育等12个部门533万条数据,预警潜在困难群体;线下依托336个社会救助服务站和443名协理员开展“铁脚板”摸排,确保“应保尽保”。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8.46万人次,发放资金2.26亿元,城乡低保覆盖率分别达1.06%和3.61%。
便民惠民:数字化助力“一次办”
为方便群众申请救助,淮北市推广“皖事通APP”“皖救一点通”等线上平台,实现城乡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等事项“一网通办”。同时全面推行“一次申请受理、分类审核认定”机制,群众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完成多部门联审,避免重复跑腿。
长效保障:培训与监督并举
市民政局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深入镇村“面对面”指导等方式,提升基层工作人员政策执行能力。2024年累计开展培训12期,覆盖全市社会救助系统工作人员。此外,印发《规范基层社会救助管理工作自查自评方案》,要求各镇(街道)围绕联审联批、长期公示等环节定期自查,进一步巩固规范化成果。
下一步计划
淮北市民政局表示,将持续优化《规程》配套措施,深化“物质+服务”多元救助模式,并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雨 于 2020-12-10 09:54: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bei.me/wen/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