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北京,寒意渐浓,但在位于东城区的一家小型实验剧场内,一股源自生命深处的暖流正穿透舞台,撞击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原创话剧《三尺魂》在此完成了它的第十场演出,剧场内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掌声持续长达十分钟。
《三尺魂》并非出自名家之手,也非大剧院重金制作,它由一群来自民间的戏剧爱好者和一位深耕社区文化多年的老编剧共同创作完成。全剧以北方一个小村庄三代人守护一座抗日无名烈士墓的真实故事为蓝本,通过闪回、时空交错等叙事手法,将历史与当下、战争与和平、遗忘与铭记的主题交织在一起。
故事的主线围绕一位名叫“老石头”的守墓人展开。他从父辈手中接过守护三尺黄土下无名英魂的使命,一守就是六十年。剧中,老石头日复一日地清扫墓地,对着无名的墓碑喃喃自语,讲述着村子的变迁,仿佛烈士们能听见人间烟火。而冲突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巨变:开发商看中了这片临河的土地,计划建设度假村,村庄面临整体搬迁,这座孤零零的坟茔成了谈判桌上最棘手的难题。
编剧李建国年逾七旬,他坦言创作初衷源于一次真实的采风。“我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守墓人,他的一句话让我彻夜难眠。他说,‘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为了谁。’这种跨越了近一个世纪的守护,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李老先生花费两年时间打磨剧本,期间数次走访故事发生地,与村民同吃同住,最终将这段尘封的往事淬炼成舞台上动人的篇章。
舞台设计极尽简约却意蕴深长。背景是巨大的、可旋转的土黄色幕布,通过光影变化,时而化作硝烟弥漫的战壕,时而变为宁静的乡村远景,时而又呈现出都市的钢筋森林。最打动人心的场景,是现实与历史的直接对话——当年轻的开发商代表站在墓前计算着土地的经济价值时,他的身后,灯光骤然亮起,一群满身血污、眼神却无比清澈的年轻战士正相互搀扶着,唱着一首模糊的家乡小调,走向舞台深处,直至消失。这一刻,时空的壁垒被彻底击碎,现场许多观众瞬间泪目。
“它没有刻意煽情,却让人感受到一种锥心的疼痛和深沉的反思。”一位专程从天津赶来观剧的大学历史系教授评价道,“《三尺魂》追问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核心的命题:在急速奔向未来的路上,我们该如何安放那些为我们牺牲的过去?”
演出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一位年轻的程序员表示:“我之前从未想过,‘守护’这个词可以有如此沉重的分量。它不仅仅是守住一块地,更是守住一段记忆、一种精神,这是连接我们民族血脉的根。”另一位带着孩子来的母亲则说:“我想让孩子知道,今天的幸福不是凭空而来的。这部剧比教科书上的文字更有力量。”
《三尺魂》的火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在当前的文化消费市场上,宏大叙事的商业制作层出不穷,但真正能沉下心来、扎根泥土、讲述中国人内在精神世界的作品,依然能精准地击中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证明,真诚的故事和深沉的情感,永远拥有最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据悉,由于社会反响热烈,《三尺魂》已收到多地发出的巡演邀请。制作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打磨作品,希望让这“三尺之魂”所承载的精神力量,去往更多的地方,叩问更多的心灵。正如剧中的一句台词:“坟头不过三尺,但下面躺着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我们守住了这三尺,就是守住了万丈江山。”
本文由作者笔名:淮北新闻网 于 2025-09-14 15:53:23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bei.me/wen/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