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淮北志愿服务市集暖新业态青年

  淮北志愿服务市集暖新业态青年

  在淮北市相山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服务市集如盛夏清风,吹进了新兴领域青年的心坎里。6月24日下午,由团淮北市委、团相山区委联合主办的“关心关爱新兴领域青年志愿服务市集”在相南街道“益新一驿”青年之家站点拉开帷幕,吸引了200余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这场活动不仅是“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的生动实践,更以“零距离”服务架起了政府与青年群体的连心桥。

  政策春风化雨 精准滴灌新业态需求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城市蜂鸟”,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已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相山区政府敏锐捕捉到这一群体在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将服务市集打造为政策落地的“转换器”。活动现场,法律援助专员用“以案说法”的方式解析劳动合同纠纷,就像为骑手们配上了法律导航仪;社保咨询台前,工作人员把复杂的参保流程拆解成“三步操作指南”,让政策红利从文件条款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支持。相山区总工会同步推进的“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行动,更如同为职业转型期的青年铺设了缓冲跑道。

  服务矩阵升级 构建15分钟幸福圈

  区别于传统志愿服务单点发力的模式,本次市集创新采用“模块化服务集群”。健康监测区里,便携式心电图仪为长期奔波的外卖小哥按下“健康暂停键”;智能手机教学区,志愿者手把手教快递员使用反诈APP,相当于给他们的血汗钱装上“防盗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益新一驿”站点设计的“骑士加油站”,充电宝、应急药品、微波炉等设施一应俱全,这些看似微小的配置,实则是城市对奋斗者最体贴的“温柔补给”。正如参与活动的美团骑手王师傅所言:“能热饭的手机充电站,比任何口号都让人暖心。”

  党建带团建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活动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组织创新逻辑。团市委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纲,通过“开门教育”将新兴领域青年纳入社会治理共同体。现场200余名参与者中,有1/3主动登记成为社区网格志愿者,这意味着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配送员们,未来可能兼具“民情收集员”“安全吹哨人”等多重身份。鹰南社区此前成功的反诈骗宣传经验也被移植到市集中,网格员们用配送箱贴反诈标语的方式,让每个外卖包裹都变成流动的宣传站。这种“服务-凝聚-动员”的闭环机制,正悄然重塑着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

  从受益者到传承者 青年公益生态链初现

  活动现场设置的“公益能力工作坊”展现了设计者的深远考量。曾受助于法律援助的快递员小李,如今以“过来人”身份分享维权经验;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外卖女骑手小张,自发组建了“姐妹帮帮团”。这种“受助-自助-助人”的裂变效应,使得服务效益呈几何级数放大。据团区委统计,市集结束后新增青年志愿者报名人数较往年同期增长40%,印证了“用服务赢得青年,让青年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这场持续6小时的志愿服务市集,犹如一个多维度的社会支持系统实验室。从政策解读到生活关怀,从个体赋能到群体互助,相山区用“服务绣花针”穿起了基层治理的千条线。当暮色降临,青年之家站点依然灯火通明——这里不再只是活动的物理空间,更成为了新兴领域青年情感认同的“精神灯塔”。正如活动主办方负责人强调的:“我们要让每位在城市奔跑的年轻人,都能在服务中感受尊严,在参与中找到归属。”这种有温度的社会创新,或许正是破解大城市青年“隐形人”困境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