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构建全链条安全防护体系
近年来,安全生产已成为矿业领域的核心议题。作为行业标杆,淮北矿业工程处通过系统性创新与实战化演练,将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构建起一套覆盖风险预警、应急响应、闭环管控的全链条防护体系。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强化安全应急能力的实践路径。
聚焦隐患源头:把安全防线建在事故前
“顶板风险是掘进安全管理第一风险”——这一理念被工程处提升至战略高度。在深刻吸取省内煤矿顶板事故教训后,工程处严格落实集团《关于强化掘进顶板安全管理的十条规定》,通过三维联动筑牢防线:一是加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以血泪教训唤醒安全意识;二是实施“专家+智能”双轨巡查,对支护质量、岩层位移等关键指标进行毫米级监测;三是参与矿井设计源头把控,从地质勘探阶段就植入安全基因,真正撑起顶板管理“安全伞”。针对特殊地层施工,管理部组织集体研判敏感风险点,通过“锁定隐患-完善措施-工区执行-调度跟踪-闭环销号”五步流程,确保关键环节零失误。
应急能力淬炼:从纸上预案到肌肉记忆
今年雨季来临前,一支由29名外线工组成的“应急抢险预备队”在孙疃煤矿北风井展开实战演练。模拟35kV线路突发断电的场景中,队员们在暴雨环境下完成故障定位、临时供电、设备抢修等系列操作,将传统预案中的文字指令转化为肌肉记忆。这种“以练代战”模式已成为常态,工程处通过“岗位劳动竞赛”树立标杆,让优秀队员示范高空作业、受限空间救援等高难度动作,后进者通过“跟学练考”补足短板,形成技术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创新采用“清单+复命”机制——执行者对照电子清单逐项操作,完成即刻视频复命,使指挥端能实时修正行动偏差,大幅提升应急响应时效性。
管理效能革命:用短平快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邹庄矿建工区,班前会的变革令人耳目一新。传统耗时1小时的会议被拆解为三个“五分钟模块”:五分钟传达上级指令、五分钟头脑风暴风险点、五分钟分配任务清单。这种“碎片化会议”模式借助企业微信视频短会实现,既保证政策精神穿透至班组末梢,又为井下留出更多作业时间。工程处还推行“班组精细化管理三移法则”:将管理关口前移至作业面,通过现场巡检、设备点检消除安全死角;把管理重心下移至班组长,赋予其叫停违规操作的“一票否决权”;让制度管理渗透至每道工序,建立“操作-监督-验收”三位一体责任链。
科技赋能安全:数字神经系统的构建
钻探分公司近年来的转型颇具代表性。其将物联网传感器布设于钻机、探水设备等关键节点,构建起“振动-温度-压力”多维监测网。当钻头遭遇异常坚硬岩层时,系统不仅自动预警顶板风险,还会同步推送历史相似案例及处置方案,实现“数据跑在事故前”。在消防设施管理方面,工程处引入AR智能点检系统,巡检人员通过眼镜识别设备二维码,即可调取维护记录、压力参数及模拟测试程序,使传统人工检查效率提升300%。
文化浸润工程:让安全成为集体潜意识
在淮北矿业工程处,安全培训已突破“说教式”窠臼。新员工入职需经历“VR事故沉浸课”,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违规操作导致的坍塌、透水等事故,这种“休克式教育”让安全意识深植骨髓。每月“李振华安全讲堂”则邀请二十年零事故的老矿工,讲述用矿灯判断瓦斯积聚、凭敲帮问顶识别冒落征兆等实战经验,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传承的技能资产。更精妙的是其“隐患随手拍”机制,普通矿工发现电缆破皮、支护变形等微缺陷,上传平台即可兑换安全积分,这种“全民侦探”模式三年累计消除隐患1700余项。
从硬件升级到软件迭代,从个体能力到组织智慧,淮北矿业工程处的实践揭示出安全管理的本质——它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进基因的本能;不是应付检查的台账,而是守护生命的铠甲。当每个环节都成为闭环上的强节点,当每名员工都化身安全网的经纬线,才能真正筑牢那道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生命防线。
本文由作者笔名:百晓生 于 2025-06-30 13:12:12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bei.me/wen/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