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淮北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政策、技术、服务三管齐下打造全国样本

  淮北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政策、技术、服务三管齐下打造全国样本

  近年来,淮北市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政策前置、技术前沿、服务前移的“三前”策略,推动交易服务能级显著提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更以创新实践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以下从三个维度深入解析淮北市的改革路径。

  政策前置:规则重塑与柔性监管并重

  淮北市通过动态调整政策框架,将监管规则嵌入交易全流程。2023年发布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率先引入“容错机制”,对技术性违规行为采取教育替代处罚,既维护市场秩序,又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2024年对规范性文件的系统性修订,则针对工程总承包等新型交易模式,细化招标投标规则,填补了传统监管盲区。

  这种“刚柔并济”的监管思路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标前自诊”“多合一”等创新手段,项目流标率同比下降超30%,投诉量减少近半。正如汽车预装防碰撞系统,政策的前置设计有效避免了交易过程中的“硬着陆”。

  技术前沿:数智化平台的穿透式革新

  淮北市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打造的电子交易系统,构建了从CA认证到诚信管理的全链条数字化底座。其创新亮点在于:

  AI深度赋能:作为全省6个试点市之一,开发“合同智检”系统,通过Deepseek大模型自动识别32类合同风险点,相当于为每份合同配备“AI法务”;

  数据互联互通:CA互认子系统打破区域壁垒,企业跨区域投标无需重复认证,节省时间成本约40%。

  这种技术穿透力在投诉处理中尤为突出。通过大数据分析投诉高发环节,监管部门能精准定位围标串标等隐蔽问题,形成“监测-预警-处置”的闭环。

  服务前移: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供给

  淮北市将服务触点延伸至交易链条最前端:

  融资纾困:创新“中标贷”服务,2024年为5家企业提供3900万元融资,如同为中标企业注入“强心剂”;

  风险预判:开展“现场答疑-模拟推演-风险诊断”活动,提前化解70%以上的潜在争议;

  效能提升:建立承诺践诺机制,将项目进场准备周期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较改革前提速60%。

  某市政项目的中标企业负责人坦言:“过去跑手续像闯迷宫,现在有了‘五进’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进项目、进现场、进云端),关键节点都有专人对接。”

  案例深描:EPC项目的全周期实践

  以某投资2.3亿元的市政EPC项目为例,淮北市公管局通过“三前”策略实现三重突破:

  政策层面,适用新修订的工程总承包招标细则,将资质审查从“形式合规”升级为“能力评估”;

  技术层面,利用AI模型自动比对26项核心条款,合同审核时间从7天缩短至2小时;

  服务层面,组建专项小组驻场指导,使项目提前45天完成招标。

  这种立体化服务模式,正在推动淮北市向“长三角一流交易平台”的目标加速迈进。未来,随着区块链存证等新技术的应用,公共资源交易的“淮北方案”或将释放更大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