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淮北杜集区创新'学查改'模式:分层施教+闭环整改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淮北杜集区创新'学查改'模式:分层施教+闭环整改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以“学查改”一体化为核心抓手,将学习教育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创新实践,打造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杜集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为党员干部补足了精神之钙,更为基层治理与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以学铸魂:分层分类的“营养套餐”

  杜集区将学习教育比作“精准施肥”,针对不同群体定制“营养套餐”。对于党员干部,依托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推出“理论+实践”双轨课程,如乡村振兴案例研讨、基层矛盾调解模拟等,推动教育培训从“有解”向“优解”升级。教育系统则聚焦传统文化进校园,通过非遗传承、武术教育等项目,将中华优秀文化转化为学生可触摸的“活教材”,近三年累计开展特色活动200余场,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这种分层施策的做法,如同为不同土壤匹配适宜的肥料,确保每一株“苗”都能茁壮成长。

  以查促行:刀刃向内的“体检式督导”

  学习效果如何,关键看实践。杜集区创新推出“三查机制”:支部自查、交叉互查、上级督查,形成覆盖全链条的“体检网络”。例如,在党员干部教育中,通过“线上答题+线下述职”双轨考核,将学习成果量化成“学分”,未达标者需进入“回炉班”补课。教育领域则引入第三方评估,对学校传统文化课程实施“飞行检查”,发现问题即时下发“整改清单”,要求限时“销号”。一位参与互查的干部形容:“这就像定期体检,小病早治,避免积重难返。”

  以改增效:闭环管理的“问题清零”

  整改环节是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杜集区建立“问题台账—责任清单—成效公示”闭环,确保“查”与“改”无缝衔接。例如,针对部分学校传统文化课程流于形式的问题,区教育局整合资源成立“非遗导师团”,聘请民间艺人驻校授课,并配套开发数字化教案,使课程完成率从60%提升至92%。在党员干部层面,则推行“1+1+N”整改包保制,即1名领导牵头、1个专班跟进、N项措施联动,仅2024年就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7件。这种“钉钉子”式的整改,让学习教育的“软任务”变成了发展的“硬支撑”。

  机制创新:从“单兵突进”到“系统作战”

  杜集区的实践之所以成效显著,在于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协同化制度体系。一方面,建立“学习教育联席会议”,统筹组织、宣传、教育等多部门资源,避免“各唱各调”;另一方面,将考核结果与干部晋升、学校评优直接挂钩,如同给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驱动各方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争先”。此外,通过“杜集云课堂”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学习资源跨时空共享,疫情期间覆盖党员干部1.2万人次,有效化解了工学矛盾。

  成效与启示:高质量发展的“杜集答案”

  经过三年深耕,杜集区的“学查改”一体化模式已结出硕果。党员干部队伍中,“躺平式”干部减少34%,涌现出42个“先锋党支部”;教育领域则诞生了3所省级传统文化示范校,学生在全国武术比赛中斩获金牌12枚。这些数据背后,是一条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标尺的清晰路径。正如当地一位校长所言:“学习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像种树一样,根扎得深,枝叶自然繁茂。”

  面向未来,杜集区将继续完善“学—查—改—优”的螺旋上升机制,推动学习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化,为区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