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淮北民生> 正文

文明新风润相城——淮北市深化移风易俗纪实

相城新风尚:濉溪县移风易俗改革绘就文明新图景

【基层治理新实践】在濉溪县双堆集镇近日启动的"文明新风润万家"主题宣传月现场,淮北大鼓《都是彩礼惹的祸》的诙谐唱段引发阵阵笑声,政策宣讲台前村民争相领取《文明乡风手册》。这场活动不仅展现了我市移风易俗改革的丰硕成果,更折射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探索。

制度筑基:构建"党建+"治理体系我市创新建立"1+4+N"制度框架,以《淮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纲,配套出台文明乡风建设、红白事指导标准等4类核心文件,延伸制定婚俗改革、文明实践等12项细则。依托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组建跨部门专项工作组,将移风易俗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体系,形成"月调度、季督查、年考评"闭环管理。目前已在全市63个行政村试点建立"红白理事会双积分制",实现群众参与率与满意度双提升。

文化浸润:打造沉浸式宣教矩阵创新构建"墙体+舞台+云端"三维传播体系:绘制文明主题墙绘1.2万平方米,组建"新风文艺轻骑兵"巡演230场,开发"掌上文明学院"小程序覆盖18万用户。在临涣镇,"茶馆说理+大鼓书"的融合宣讲让政策解读更接地气;南坪镇集体婚礼通过抖音直播吸引超50万网友围观。据统计,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参与人次同比上升67%,陈规陋习主动报备率突破90%。

关键力量:培育乡村治理"新风使者"聚焦红白事操办者"大总"群体,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通过"金牌大总"擂台赛培育830名持证上岗的乡村新风协调员,创新"一杯茶调解法"化解纠纷3800余件。在四铺村,大总陈磊带头取消婚宴香烟,带动周边23个自然村效仿;段园镇祁村老干部卢成军推动"副席取消令",年均为村民减负超200万元。这支"不穿制服的调解队"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生力军。

婚俗改革:探索惠民新范式针对"天价彩礼"顽疾,我市首创"三办"改革模式:婚事新办推行集体婚礼、文化礼堂仪式;婚礼帮办组建200支志愿服务队;婚宴减办实施"十菜一汤"标准。在洪庄村文化大礼堂,村民石修存算过明白账:"省下场地费2万,婚庆费1.5万,还能积分兑换家电。"改革实施以来,全市婚嫁成本平均下降48%,新婚家庭满意度达92.7%,相关经验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据市文明办最新统计,通过三年综合治理,我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减少76%,文明实践志愿队伍扩充至12万人,文明家庭覆盖率提升至68%。当前,我市正着手建立移风易俗长效机制,计划将"新风信用分"纳入数字乡村建设,让文明乡风真正融入百姓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