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央视镜头下的淮北: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魅力交融

  

  近年来,淮北市频频亮相央视荧屏,作为国家级媒体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以其权威视角,将这座皖北城市的独特魅力推向全国。从民俗文化到历史遗产,从年节氛围到文旅发展,央视的镜头不仅捕捉了淮北的多元面貌,更折射出这座城市在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中的平衡之道。

  年味里的皖北风情:央视镜头下的濉溪古城

  2025年春节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安徽总站“新春特别节目组”连续五场直播聚焦濉溪古城,以年货大集为窗口,呈现了皖北地区浓厚的年俗文化。镜头中,老街张灯结彩,糖画、剪纸等非遗技艺与热气腾腾的油茶、马蹄烧饼等特色小吃交织,构成一幅活色生香的民俗画卷。同期,《新闻联播》以《感受传统文化各地年味渐浓》为题,特别报道了淮北市民在舞龙、戏曲等传统活动中迎接新春的场景,凸显了地方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鲜活生命力。

  世界遗产的当代回响:柳孜运河的“声音纪录片”

  淮北的第一张世界文化遗产名片——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曾以“沉睡的运河”形象登上央广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江山壮丽——我说大运河》。节目中,央媒与地方记者联合采制的报道,用声音还原了这条千年水道的历史缄默与今日苏醒。通过出土文物与当地居民口述,运河不仅是考古符号,更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这一报道模式被学者誉为“用耳朵触摸历史”,为文化遗产传播提供了新范式。

  文旅融合的“淮北样本”:从项目到格局的升级

  央视网近期专题报道指出,淮北市正以“文旅项目集群”为支点,撬动全域旅游发展。例如,隋唐大运河遗址的保护性开发与乡村旅游项目联动,形成“历史+生态”的复合业态;濉溪古城则通过民俗表演与商业活化,打造“皖北印象”体验区。这种“点线面”结合的布局,被央视评价为“以软实力提升硬经济”的典型案例。

  央媒高频聚焦背后的城市战略

  据统计,2023年末至2025年初,包括《新闻联播》、中国之声在内的央视多平台累计发布淮北相关报道逾十次,涵盖文化、经济、民生等领域。如此密集的曝光,与淮北市建设“五宜”幸福城市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正如安徽日报等媒体所述,央媒的聚焦既是对地方发展成效的肯定,也为城市品牌注入国家级背书。

  结语:小城故事的国家叙事

  从许海峰等奥运冠军的故乡记忆,到运河遗址的文明对话,央视的镜头始终在寻找淮北的“非典型性”——一座既能坚守皖北文化根脉,又敢于探索转型路径的城市。对于市民而言,这些报道不仅是家乡的荣耀时刻,更是一份文化自信的具象表达;而对全国观众来说,淮北的故事则成为观察中国地方发展的生动切片。正如一位受访市民所言:“当央视的主持人念出‘淮北’二字时,我们听见的是这座城市被时代选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