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淮北民生> 正文

临涣古城端午市集:千年茶香邂逅现代文旅

  千年茶香氤氲处,端午市集焕新颜

  五月的淮北临涣古城,青砖灰瓦间飘荡着棒棒茶的醇厚香气。这座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千年古镇,近日因“端午茶馆市集”的启幕再度沸腾。清晨五点,老茶馆的木门吱呀推开,茶客们捧着粗瓷茶壶围坐,而街巷间新增的端午主题摊位与非遗体验区,正以一场“舌尖与指尖的狂欢”,将600余年的茶文化习俗与现代文旅创意巧妙缝合。

  非遗套餐预售火爆:一茶一饼里的文化密码

  “棒棒茶配马蹄烧饼,一口回到明清时”——这句市集上的流行语,道出了非遗套餐的独特魅力。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预售开启仅三日,限量2000份的套餐已被预订超八成。这种搭配并非偶然:临涣城下的四大古泉水质特殊,沏泡的茶水能“悬浮硬币而不沉”,而本地传承的马蹄烧饼则以酥脆多层著称。茶香解腻、烧饼饱腹,二者结合既满足味蕾,更暗含古人“茶食共生”的智慧。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感叹:“在茶馆听淮北大鼓时咬一口烧饼,仿佛触摸到了古镇的呼吸。”

  从调解纠纷到文旅IP:茶馆功能的千年演变

  临涣茶馆自古不仅是饮茶之地,更是“民间法庭”。解放前,人们纠纷常以“到茶馆评理去”解决,茶客们边品茶边秉公评议。如今,这一传统被创新转化为市集的“茶桌议事”环节:游客可参与模拟历史调解场景,由非遗传承人扮演“茶桌法官”。而茶馆的社交功能亦被放大,市集特设“长桌茶会”,游客能与本地老者共饮,听他们讲述秦相蹇叔的典故,或讨论时政新闻——恰如当年茶客们“远至三皇五帝,近至时政新闻”的谈笑风生。

  端午民俗与茶文化的化学反应

  市集巧妙融合节气与茶俗,推出“五黄茶宴”:以雄黄酒调制的茶饮、黄鱼茶泡饭等创意菜品,既呼应端午驱邪传统,又凸显临涣茶“春提神、夏消暑”的四季功效。更引人注目的是“茶龙巡游”——由十名壮汉肩扛茶树枝扎制的“龙身”,沿文昌大街巡游,沿途向观众泼洒寓意吉祥的茶汤。这种将“二月二龙抬头”祭龙习俗与茶文化嫁接的创意,引得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围堵。

  数字背后的文化觉醒

  据统计,市集首日接待游客突破5000人次,较平日增长三倍。其中30%为省外文化旅行团,专门为非遗套餐而来。临涣镇文化站负责人分析:“这反映年轻人开始追求‘深度文化体验’,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正如一位00后游客在社交媒体写道:“比起网红奶茶,棒棒茶里藏着更厚重的中国故事。”

  夜幕降临,茶馆的煤炉依旧红火。晚十点封炉的传统未被打破,但端午市集的灯光将古镇映照得愈发鲜活。在这里,每一片茶叶都在诉说历史,而每一个创新尝试,都在为非遗的活态传承写下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