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北市烈山区迎来了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农业盛事——第十五届石榴文化旅游节。这场以“‘榴’光溢彩 自在烈山”为主题的活动,不仅延续了往届的热闹氛围,更因一项突破性农业科技成果的亮相而备受瞩目:通过太空育种技术培育的高产石榴品种,亩产量较传统品种提升50%,为当地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文旅搭台科技唱戏 石榴节焕发新活力
为期10天的石榴文化旅游节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累计接待游客46.6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0.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5%和10.53%。与往届相比,本届活动创新性地将农业科技展示融入传统节庆,通过投资推介会、非遗展演、美食节等30余项活动,构建起“文化体验+科技示范”的双向引流模式。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开幕式特设的太空育种石榴展区,吸引了超2万人次农户专程参观,相当于每20位游客中就有一位是带着学习技术的目的而来。
在榴园金秋美食节现场,新品种石榴的品鉴台前始终排着长队。来自烈山镇的王姓农户尝过太空育种石榴后感叹:“籽粒饱满度像珍珠项链,甜度比普通品种高出3个度,这种品质在市场上能多卖30%的价钱。”工作人员现场用糖度仪测量的数据显示,新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6.5%,远超13%的行业优质标准。
太空育种突破:从神舟飞船到石榴园的革命
这项引发农户追捧的技术突破,源自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太空之旅。科研团队精选了包括国审良种‘秋艳’、深红色品种‘黑美人’等在内的3个优质石榴品种,将其100克种子送入距地面400公里的太空轨道。在宇宙射线、微重力等特殊环境作用下,种子基因发生自然变异,犹如经历了一场“分子层面的锻造”。
北京林业大学试验基地的育苗记录显示,经过太空诱变的种子出苗率达82%,比地面处理组提高17个百分点。目前长势最好的500余株幼苗中,已有部分植株表现出显著优势:果实横径普遍超过12厘米(传统品种约9厘米),单果均重增加40%,且抗病性检测显示对枯萎病的抵抗力提升60%。枣庄市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技术人员比喻道:“这就像给石榴装上了‘太空记忆’,让它们带着宇宙环境的优化指令回到地球生长。”
技术落地进行时: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烈山区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透露,首批太空育种石榴已进入区域性试种阶段。在5亩试验田中,采用“矮化密植”技术的新品种,亩产突破3000公斤,较传统种植模式增产50%。更令人惊喜的是,其成熟期提前了15-20天,错峰上市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参与试种的合作社算了一笔账:按当前批发价每公斤8元计算,扣除新增的太空种苗成本,每亩净收益仍增加约8000元。
为加速技术推广,石榴研究院开发了配套的“三控一促”栽培体系:控树高(2.5米内)、控枝量(每株保留8-10主枝)、控负载(每枝留果3-5个),促根系发育。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效果,相当于给每棵石榴树定制“健身计划”,确保养分集中供给优质果实。目前该体系已培训农户367人次,计划三年内覆盖烈山区60%石榴种植面积。
文化赋能产业 打造乡村振兴新范式
在电商直播专区,太空育种石榴创下3分钟售罄2000箱的纪录。主播们巧妙地将育种故事融入产品介绍:“这些石榴的种子见过星辰大海,现在把宇宙的能量结成果实送给您。”这种科技叙事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礼盒装溢价达普通包装的2.5倍。
节庆期间同步举行的投资推介会收获颇丰,6家农业科技企业签约入驻烈山石榴产业园,总投资额2.3亿元。这些项目将重点发展石榴精深加工,开发石榴多酚提取物、石榴籽油等高端产品,预计可使石榴产业链综合效益提升40%。正如烈山区委领导在闭幕式上所言:“当千年石榴文化遇上太空育种技术,我们正在书写‘一颗石榴从神话到神话’的新篇章。”
随着石榴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烈山区探索出的“品种革新+文化增值+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正为更多农业产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在太空育种技术的加持下,这颗承载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梦想的果实,将继续释放令人惊喜的能量。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雨 于 2021-03-17 17:14: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bei.me/wen/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