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淮北民生> 正文

千年炉火烹新味:淮北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千年炉火烹新味:淮北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在皖北平原的腹地,淮北这座历史名城正以舌尖上的烟火气书写着新时代的美食传奇。作为南北文化交融的枢纽,淮北美食既有北方粗犷豪迈的筋骨,又蕴藏江南细腻温润的巧思,更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焕发新生。

  一、传统名吃:千年炉火烹出的文化密码‌

  临涣烧饼:历史长河中的平民珍馐‌

  以面粉、猪油、芝麻为魂,经桶炉烤制的临涣烧饼外酥里嫩,马蹄形外观承载着楚汉争霸的烽烟记忆,更因淮海战役期间支援前线将士的红色故事而闻名。其制作工艺入选市级非遗,仅临涣镇便拥有20余家百年老店,日销烧饼超万只‌。

 7.png

  创新推出的“油酥烧饼”“千层烧饼”等新品类,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全国,成为淮北美食的“移动名片”。

  濉溪酱包瓜:康熙年间的甜蜜传承‌

  始于清康熙年间的酱包瓜,以当地西瓜为皿,填入秘制馅料腌制,甜咸交织的风味被誉为“可以吃的古董”。2024年,这项技艺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年轻一代视野‌。

  临涣培乳肉:腐乳与五花肉的灵魂共舞‌

  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以古法培乳汁浸润后蒸制,油脂与酱香交融,成就“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极致口感,成为淮北宴席上的“压轴硬菜”‌。

  二、市井烟火:街巷中的味觉狂欢‌

  友谊巷:老饕必打卡的美食地标‌

  这条百年老巷汇聚淮北最地道的市井风味:脆皮五花肉以支X宝支付立减5元的优惠吸引食客,土豆年糕的甜辣酱料配方秘传三代,黑米糕老爷爷的摊位日均售出500份‌。

  2025年春节,友谊巷单日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麻辣烫+糖葫芦”组合成为年轻游客的社交平台新宠。

  双堆面鱼:面食艺术的灵动表达‌

  将面团剪成小鱼状,佐以荤素高汤,滑嫩口感受《淮北美食大赏》节目力荐。当地“面鱼西施”王大姐的摊位日均销量达200碗,成为抖音美食博主的热门取景地‌。

  三、产业升级:传统美食的现代化突围‌

  预制菜赛道开辟新蓝海‌

  安徽旭咚食品科技公司研发的“临涣烧饼速食套装”,采用-196℃液氮锁鲜技术,复热后还原度达95%,2024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淮北市政府联合高校成立“传统美食工业化研究中心”,推动南坪响肚标准化生产,其真空包装产品入驻全国2万家便利店‌。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依托“中央厨房+社区门店”模式,淮北烫面连锁品牌“皖北一碗”全国门店超千家,带动本地黄牛养殖、红薯种植等上下游产业增收12亿元‌。

  四、美食为媒:文化输出的新引擎‌

  2025年3月,淮北首届“隋唐运河美食文化节”吸引30万游客,临涣烧饼制作体验、濉溪酱包瓜盲盒等创意活动获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专题报道。同步启动的“淮北美食全球行”计划,已在纽约、东京开设体验店,让世界品味皖北风味‌。

  结语‌

  从街头巷尾的烟火小摊,到流水线上的预制美食,淮北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共舞。这座被历史浸润的城市,用美食讲述着“守得住根脉、看得见未来”的生动故事——每一口滋味,都是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每一炉灶火,都在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