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讯】在皖北平原的怀抱中,一座没有海岸线的工业城市正书写着"向海而生"的新篇章。总投资28亿元的淮北海洋王国正式开园迎客,首日即接待游客1.2万人次。这个占地200亩的"海洋绿洲",正以其独特的生态文旅模式刷新着人们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认知。
科技赋能海洋奇观
步入直径28米的"穹顶幻海"球幕剧场,游客王女士的遮阳伞瞬间变成了AR识别器,"银鱼风暴"从头顶倾泻而下,数字水母在伞面轻盈舞动。"简直像带着潜水镜闯进了深海!"她惊叹道。园区技术总监李明透露,这里采用了军用级动作捕捉系统,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虚实交互,让每场表演都成为定制化体验。
工业遗产的生态蜕变
令人意外的是,这座海洋王国前身竟是淮矿集团废弃的矿机维修厂。设计团队保留了30米高的铸铁桁架,将其改造为贯穿三层的"深海天井",斑驳的钢架上如今游弋着魔鬼鱼群。在曾经的锻造车间里,2000尾银色鲳鱼组成的鱼群,正沿着精密计算的轨迹模拟潮汐运动。
特色展馆诠释生态智慧
• "淮水秘境"展区突破传统水族概念,1:1复刻隋唐运河古沉船场景,考古学家与海洋生物学家联合策展,展现航运变迁中的生态演化。
• 儿童科普区首创"碳积分闯关"模式,小游客通过完成生态任务赚取积分,可兑换亲手投喂企鹅的特别体验。
• 夜间开放的"蓝洞探秘"项目,利用矿井改造的60米深竖井,打造出全球首个地下海洋声光秀。
产学研融合新范式
园区与中科大合作成立的"内陆海洋生态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在透明研发舱内,游客能目睹科学家培育耐寒珊瑚的最新进展。"我们成功让鹿角珊瑚在模拟淮北气候的水箱中存活了178天。"实验室负责人陈教授介绍,这项技术有望为北方海洋馆运营降低60%能耗。
文旅转型的乘数效应
项目运营方算了一笔经济账:配套的68家民宿中,有43家由矿工家属经营;周边乡镇的循环水养殖基地,既为海洋馆供应饵料,又成为生态农业观光点。市文旅局数据显示,项目带动周边餐饮、交通行业投资超5亿元,预计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夜幕降临时,园区标志性的"钢铁鲸鱼"雕塑亮起蓝光,与远处相山轮廓交相辉映。这座曾以煤炭滋养中国工业的城市,正在深蓝经济的新航道上破浪前行。正如市长在开园仪式所言:"淮北人用三十年在地下采掘光明,如今要在阳光下创造蔚蓝。"
本文由作者笔名:晓晓 于 2019-09-23 08:59: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bei.me/wen/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