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安徽国轩象铝机加班组:智造时代的精度守护者

  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的精密加工战场,安徽国轩象铝机加班组以平均32岁的青春力量,构筑起智能制造的质量长城。这支由12名35岁以下青年技术骨干组成的团队(占比71%),以"三零准则"(零缺陷交付、零延误响应、零事故生产)为行动纲领,累计完成核心部件加工120万件,创下连续五年产品合格率99.8%的行业标杆,用微米级精度重塑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

  ‌淮北.png

创新攻坚:智造效率革命‌

  面对2024年激增的产能需求,班组实施"三维目标管理":将年度任务拆解为季度保底线(基础产能)、冲刺线(110%负荷)、挑战线(极限产能),同步设立"人均年度工艺革新提案""产线降本300万"等创新指标。通过自主设计龙门工段智能夹具系统,单箱体加工耗时从46分钟锐减至20分钟,实现生产效率230%的跃升,创造单月交付12万件紧急订单的奇迹。

  ‌人才锻造:技术传承生态‌

  构建"三维成长体系":

  ‌技能熔炉‌:每季度开展"大师诊脉"(工匠工作室专项指导)、"技能擂台"(多工序复合加工挑战赛)

  ‌知识共享‌:推行"1+1双师制"(1名高级技师+1名青年骨干结对攻坚)、"工序微课堂"(班前15分钟技术要点解析)

  ‌数字赋能‌:搭建"云实训平台",实时更新五轴联动编程、智能检测等前沿技术课程

  通过动态技能矩阵管理,班组高级技工占比从35%提升至62%,培养出3名省级技术能手,形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效益反哺"的良性循环。

  ‌工业美学:精度即信仰‌

  在生产现场,每个工位都配备自主设计的"质量放大镜"系统——通过显微摄像实时捕捉刀具磨损度,AI算法自动预警加工误差。这种将匠人经验转化为数字标准的实践,使关键尺寸公差控制在±0.005mm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15。

  "我们不是在加工零件,而是在雕刻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铠甲’。"班组负责人抚摸着光洁如镜的电池箱体内壁说道。这支团队正以"智造精度重构产业标准"的信念,书写着中国新能源高端制造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