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政企双向奔赴赋能高质量发展 安徽多地创新服务助推产业升级

初夏时节,淮北市相山区智能环境电器生产基地内,深圳正德智控的自动化生产线正进行最后调试。这个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0天的项目,见证了相山区"专班服务+顶格推进"的创新实践。面对企业急需投产的需求,当地组建"项目服务专班",建立"区级领导+责任人"双包保机制,在基金交割、厂房设计等23项事务中实现全程代办,用精准服务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这样的高效场景在安徽并非孤例。在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经开区,北京中科慧眼华东总部项目同样感受着"全周期护航"的政务温度。针对企业关注的产业基金配套问题,经开区创新"基金+土地+人才"政策包,建立项目调度会商机制,在60天内完成从厂房协调到人才安居的12项关键节点服务,推动磁流变减震器研发制造中心快速落地。

  数据印证着营商环境优化成效:2024年全省亿元以上徽商回归项目达777个,到位资金超1300亿元,增速较固定资产投资高出10.4个百分点。亮眼成绩单背后,是全省推行的三大创新机制:

  ‌全流程服务专班机制‌

  各地组建由经信、招商、人社等部门骨干构成的服务专班,建立"项目档案云平台",对土地审批、环评验收等48项流程实施在线追踪。望江县创新"项目红黄灯"预警系统,当新颐机械公司遇到用电扩容难题时,系统自动触发跨部门联席处置程序,48小时内完成电力改造。

  ‌产业链精准招商机制‌

  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战新产业,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大渡口经开区围绕光伏组件、汽车零配件等细分领域,建立目标企业库,成功引进7家产业链配套企业。新颐机械通过政府搭建的"供应链对接平台",与奇瑞、比亚迪建立深度合作,今年铰链车身件订单量同比激增180%。

  ‌顶格推进要素保障机制‌

4.png

  全省推行"一把手"工程,建立要素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在淮北相山区,主要领导每月主持召开要素协调会,先后解决正德智控项目用工缺口、物流配套等17项问题。针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扶持,东至县为中科慧眼定制"人才安居计划",配套建设专家公寓和子女教育绿色通道。

  创新服务催生发展动能。新颐机械通过智能化改造,建成全省首条全自动铰链生产线,预计年产1500万套零配件;正德智控研发的智能排风系统已获12项专利,产品覆盖长三角80%的新能源汽车厂。随着"徽商回归"工程深入推进,江淮大地正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产业生态,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安徽各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数字政务系统整合62类涉企服务事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下,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与安徽"双向奔赴",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